登录

  • 账号登录
  • 手机登录
  • 用户名
  • 密码

免费注册 |  找回密码

详细操作步骤请查看 《云贸通操作手册》

关注云贸通

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是佛教中的一句重要经文,出自《金刚经》第十品“庄严净土分”。这句话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修行指导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:


一是字面解释:无所住:指不执着于任何事物,不拘泥于任何形式。在佛教中,“住”通常指心有所系、有所停留,即对外在事物或内在观念的执着。无所住则要求修行者放下这些执着,使心灵达到无拘无束的状态。


而生其心:在无所住的基础上,心灵得以自由生长,生出清净、平等、平常的心。这种心不受外界干扰,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,是修行者追求的智慧和解脱之境。


二是深层含义:破除执着:佛教认为,世间万物都是无常的,如果执着于某个人、某件事或某个物,就会产生痛苦和烦恼。因此,“无所住”是要求修行者破除对世间一切事物的执着,包括名利、物质、情感等,从而消除妄想和烦恼。


心灵自由:在无所住的状态下,心灵得以自由生长。这种自由不是放纵或无序,而是指心灵摆脱了外在束缚和内在偏见,能够自主、自在地面对一切事物。这种自由的心灵状态是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。


智慧与解脱:只有心灵自由了,修行者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和世界,达到真正的智慧和解脱。智慧是指对佛法义理的深刻领悟和通达;解脱则是指摆脱一切痛苦和束缚,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在。


总之,佛教通过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,告诫我们,不要为某个问题而执着。因为,如何事都有变通的方法去解决。过度执着将会产生烦恼,一旦开悟,事情就能得到解决。

联系我们

电话:(021) 3538 2005

邮箱:yunmaotong@thecustoms.com.cn

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1000号天科国际大厦8楼

(021) 3538 20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