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刚刚举办的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题是“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”,把“人工智能”与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这两个宏大命题并置,凸显了三个层面的现实意义:
一是技术层面——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系统协同”。过去几年,AI 在算法、算力、数据上呈爆发式增长,但碎片化、烟囱式创新带来的重复投入与标准割裂也日益明显。主题中的“同球共济”呼吁全球在开源框架、评测基准、安全协议、数据治理等公共基础设施上协同共建,降低创新门槛,避免“再发明轮子”的资源浪费。
二是伦理与治理层面——从“各自为政”到“共担责任”。生成式 AI 带来的虚假信息、深度伪造、隐私泄露、算法偏见等风险没有国界。大会通过主题宣示:任何一国、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,必须建立多边、透明、可问责的全球 AI 治理框架。这与中国提出的《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》相呼应,为联合国“全球数字契约”谈判提供实践样本。
三是产业与普惠层面——从“数字鸿沟”到“共享红利”。大会同期发布的《上海宣言》强调,要让 AI 的便利跨越地理与阶层边界:在非洲、东南亚设立开源大模型区域中心,降低本地化训练成本;在医疗、教育、气候领域开放公共场景数据,推动 AI for Good;通过“国际 AI 人才驿站”计划,为发展中国家科研人员提供免费算力与联合培养名额。
“同球共济”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把 AI 从“技术竞赛”重新定位为“全球公共品”的再出发,让智能革命成为一次真正的“包容性增长”。
联系我们
电话:(021) 3538 2005
邮箱:yunmaotong@thecustoms.com.cn
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1000号天科国际大厦8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