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学习系统思维,简单的说系统思维是从“部件思维”到“整体思维”的跃迁。它的本质是“反碎片化”——不孤立看待问题的某个部分,而是将问题置于其所在的“系统网络”中,关注“要素之间的连接”而非“要素本身”。系统思维一般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:
一是要素: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,是可见、可直接感知的“零件”。例如,一家公司的要素包括员工、产品、资金、设备;一个生态系统的要素包括植物、动物、微生物、土壤。
二是连接: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、依赖或影响关系,是系统“隐形的骨架”,决定了系统的功能。例如,公司中“员工技能”与“产品质量”的连接(技能越高,质量越稳定)、生态系统中“植物”与“食草动物”的连接(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,动物粪便为植物提供养分)。
三是目标/功能:系统存在的底层逻辑或想要实现的结果,是系统的“灵魂”。例如,公司的目标是“为用户创造价值并盈利”,生态系统的功能是“维持生物多样性与物质循环”。
系统的主要功能不是由“要素”决定的,而是由“连接”决定的。例如,同样是“员工”和“资金”要素,若连接方式是“大锅饭式管理”,系统功能可能是“低效产出”;若连接方式是“绩效激励+资源聚焦”,系统功能则可能是“高效创新”。
总之,系统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跳出“局部看局部”的局限,从“整体看关联”的视角理解事物运行的规律,进而更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、做出从表面到本质的判断,并做出做出正确的决策。
联系我们
电话:(021) 3538 2005
邮箱:yunmaotong@thecustoms.com.cn
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1000号天科国际大厦8楼